注册 登录
莫氏宗亲网 返回首页

一代风流人物 http://wws.moszq.com/?8026 [收藏] [复制] [分享] [RSS] 家族诞生,兴亡有责

日志

粤军前辈莫大哥之不为人知的生活方式

已有 2760 次阅读2015-5-30 01:13

在孙中山起家班底的老粤军系统里,莫雄资格很老,粤军名将如张发奎、薛岳、余汉谋、蔡廷锴等人对他都是哥前哥后地叫得亲热;叶剑英、李克农、华克之、古大存这样的共产党也尊称他做莫大哥;两广山野河流中的土匪水贼们更称他为“莫大哥”。
   他三山五岳的朋友很多,交游极广,社会关系相当的复杂,复杂到国共两大政治势力都不敢完全信任他。也许只有他青年时代所追随的导师孙中山,才是他心目中值得追随并绝对忠诚到底的领袖。他没受过正规教育,文化不高,粗通文字,是一个从旧时代走过来的人,忠于某种政治信仰太抽象,不习惯也不懂,认定一个具体的领袖,跟随到底就简单方便得多。但这个具体的领袖逝世后,失去政治方向和跟随目标的莫大哥只能左右骑墙,在革命与反革命的人生角色中凭江湖道义做人做事,他得于此也失于此,也许这就是他这一生幸运与悲剧所在。
  
   1:厨房小杂工
   莫雄13岁跟着同乡到广州,在一德路的“石室教堂”做厨房杂工。石室教堂是法国人盖的,很漂亮,现在功能已不止是教堂,还是一个旅游景点,至于现在新的介绍说它是什么中法人民友谊的见证,两国文化交流的结晶,那就是恶心人的扯谈了。若干年前,他还是帝国主义对中国文化侵略的罪证,从极左到极右,我们总是很幽默地左右摇摆。
  石室教堂肩负着培养神甫的责任,从各地收罗了很多10多岁的少年,从小开始培训,毕业分配到各地的天主教堂做神甫,少年莫雄跟那些小神棍玩耍的过程中认了不少字,慢慢可以看懂《水浒》《三国演义》《隋唐传》等讲述白刀进红刀出等江湖好汉的故事。


2:被踢入会
  
   莫雄每天在厨房放工后,就到海珠桥北岸两边听“算命佬”算命,“算命佬”是同盟会眼线,算命的过程有1意1煽1动,惹得莫雄向往非常,主动找他申请加入同盟会,由此可见青少年教育是多么严重的问题,弄不好很容易就真的走错人生
   现在农讲所边上拾桂坊19号是同盟会的秘1密1堂1口,照例一番斩1鸡1头1烧1黄1纸1发1誓1的仪式后,少年莫雄被坐1馆1大1佬钟智仁踢入会。还学会自己友见面的手势暗号:握手后,当手将松开时,四指并拢,双方都在手心处将手指握紧,并说:“四万万同胞”。
   16岁少年莫雄对1驱1除1鞑1虏,恢1复1中1华、、、、、、还不太明白,加入同1盟1会或加入架1势1堂、斧1头1帮之类的帮会,在他看来感觉都差不多,不过他知道他的大哥叫孙中山,是个很有名声的天1地1会红1旗1大1哥、是杀1官1造1反的大英雄,只不过现在匿水着草。
   入会少年莫雄激动万分,自觉上了梁山,从此可以同班兄弟扛枪打仗


3:踢人入会
   09年,已是乱1党1分1子的青年莫雄,借机会冒名顶替良民参加新军,在广州受训。彼时莫雄初显江湖大哥风范,加上偷学了几招神棍发1展1教1徒的传1教1散手,连蒙带骗加收买恐吓,把百几二百袍泽兄弟踢了进同盟会。
   1911年初,新军官兵整队去在燕塘看中国的第一次飞机表演,没想到意外地观看了一幕飞机是如何爆炸起火,机毁人亡的表演。乱哄哄的回程马车塞在街上,爬上咨议会门前的石狮子看热闹的莫雄,又意外清楚地看到另一场极具历史意义的热闹场面:同盟会“支难暗杀团”温生才同志从路边的茶楼窜出,疾奔到孚琦的轿子旁,左手抓住轿杠,拔出手枪向孚琦嘣!嘣!嘣!嘣!连击4枪、、、、、、
   温生才同志的恐怖行为让羊城风声鹤唳,新军里同盟会的兄弟知道大事将起,心急如焚纷纷报名参加起义“选锋队”。惜孚琦被杀,全城戒严,新军受疑。各标营枪机被收缴,炮兵则收缴炮膛撞针,并移营至白云山龙眼洞一带,新军参加广州起义的计划因而被打乱了。
   1911年4月27日,黄花一役,莫雄及新军袍泽无法与组织联系,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同志殊死起事、孤军血拼,竟未能参战。

    4:借裤娶妻
  
   1911年底广东宣布共和独立,新军各标营组成广东北伐军,莫雄任排长,姚雨平任司令,随北伐军去到南京。革命志士,青年军官,春风得意。莫雄在南京娶了娘子:纺织女工李团珍。不过革命先驱大都是穷得没裤子,革命志士莫大哥自然不例外,连做新郎哥穿的裤子,也是从朋友那里借来的、、、、、、


    5:结识蒋介石
  
   北伐军解散后,莫雄回粤,在军阀混战中混日子。
   护法运动开始后,广东方面组织了援闽粤军,当时莫雄在第二支队任上尉小连长,蒋介石任二支队中校参谋。
   在闽西大山那些艰苦的征战中,两人关系非常好,互相扶持。不是莫雄号好房子铺上稻草等行军晚来的蒋中校,就是蒋介石杀猪煮饭款待迟至的莫连长。两人都混过会党,都是社团里双花红棍级人马,现在又是袍泽,自然谈得来,偶尔搞点劣质土酒,也要对喝上两杯。哪时的蒋中校,在莫雄的眼里是:年轻有为,勤奋多思。
   蒋介石自到广东后,戒绝了嫖赌饮吹,捧书攻读,显得很“脱离普通群众”,一时被党内同志传为佳话。再则他在孙先生面前,往往几个钟头笔直立正,细心倾听孙先生的每一句话,甚至在许崇智面前也是如此,故颇受倚重。
   张民达与莫雄情同手足,患难与共,他们曾谈起蒋介石,张一再警告莫雄:“他这个人很会装”,莫雄则不以为然,直到后来蒋介石暴露狰狞的面目,才发觉得张民达的判断是对的。


6:孙中山是我们的“老爸”
  
   陈炯明炮打越秀山,消息传到梧州,莫大哥在“翠花艇”(名字好玩吧?)军官俱乐部用饭,忽听见有人大声说;“今日接电报说昨晚越秀山“孙大炮”给陈炯明开大炮打啦!”另一个接着说:孙大炮活该呀,莫大哥一听火怒冲天,拔出手枪“啪”的一声拍在桌上,大声喝道;“你们谁再敢骂孙先生,我就杀了他!孙先生是我们的父亲,陈炯明不过是我们的大哥,现在“大哥”打“父亲”,你们还说打得好,谁再敢讲,看我不打死他!、、、、、、”


7:尿缸煮南瓜
  
   22年,莫大哥任东路讨贼军第七独立旅长。
   9月中旬,与张民达旅投入攻打河源之役失利,反被人家困在回龙圩与新丰江的狭长地带,兵败断粮,情况危急。神奇的莫大哥在一所破房子后屙屎时,意外地发现面前的草丛里,有一个被野草遮蔽得严严实实的大南瓜,足有百几斤重。于是马上叫士兵用刺刀剖开瓜,可一转身居然发觉没锅没盆(唉,打了败仗,炊具都扔了),没奈何只好在断墙败瓦中找来一个积肥的大尿缸,剁碎了南瓜扔进尿缸里煮熟了分给大家吃,正所谓“饥者易为食”。莫老大当时感觉到的鲜美味道竞不在鸡肉之下!
   吃饱后部队绕路急奔,至河源城外,刚好入夜时分,只见河源城外篝火熠熠,漫无边际,敌军正在休息。万余饥饿之师猛扑过去,对方毫无准备,仓惶四散,正好赶上吃他们做好的米饭猪肉。


8:被食夹棍
  
   蒋介石利用廖仲恺被刺案夺结拜大佬许崇智军权,并假冒许手令缴了许亲信四军第三师郑润琦部第十一师莫雄部的械,收到缴械遣散的命令后,时任十一师长的莫大哥痛哭流涕。之后只身逃往澳门,辗转上海见到老长官许崇智,两人核对事件过程,大呼上了老蒋的当,痛骂蒋光头,应该拎去打靶(枪毙)。
   但许又吩咐莫雄说:“你还是跟介石干吧,他现在照样称我总司令,鞠躬敬礼,笔直立正,对我还很尊重!”并以“部下集献”的名义,给许送上20万元,还答应以后直接从军费开支每月拨给许1万元。许被自己小第蒙骗后,居然悻然认命。

9:老莫的第二个春天
  
   “上海事变,南粤子弟火气旺,知荣耻。面对鬼子的挑衅,高佬蔡二话不说就下狠打死老母亲。起源于“铁军”第10师的十九路军怕过谁?穿草鞋戴雨笠大半中国打了一圈就没输过。
   这时的莫大哥泊了个好码头,给财神宋子文打工,刚混上宋子文的私家军队“税警总团”当团长,民国时代最幸运的事情“升官发财驻上海”,让莫大哥赶上了,那日子混得是润如春天啊。
   莫大哥一听高佬蔡在闸北和鬼子开打,立即精神。打了那么多年的内战,多半打的是糊涂仗,搞不明白自己到底是革命还是反革命的角色,反正都说对方是反革命,没意思得很。所以若干年后看见造反派对峙街头,手拿着喇叭互相指责对方是反革命,莫大哥见惯不怪,这事他早干过了,不过双方是拿的是枪炮而非喇叭。
   这次终于捞了个绝对是正面角色的革命机会,白痴才不抢着干呐。打虎不离亲兄弟,高佬蔡、马骝鼐带的兵多半是广东子弟,粤军袍泽。何况连宋子文这次也没缩骨,小白脸涨得通红,把胸脯拍的咚咚响,恨不得掏出心肝给兄弟们看:我都是中国人,我一样敢打日本人。跑下部队亲自动员让税警总团顶上第一线,把高佬蔡感动得唏哩哗啦的。
   “总团座”莫大哥亲率税警第二团4000余众兄弟在庙行阵地守备抗击,激战半个月,日军终不能突破阵地。军中袍泽前仆后继,每阵肉搏,场面极其悲壮、、、、、、


待续






路过

雷人

握手

鲜花

鸡蛋

评论 (0 个评论)

facelist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| 注册

手机版|新闻|族谱|联谊|宗祠|村落|故事|基金|公益|论坛|莫氏宗亲网

返回顶部